发布于 2017-12-23
(文章来源于公众号:数码影像时代)
古人有诗云:“碎霞浮动晓朦胧,春意与花浓”,虽说模糊也是一种朦胧美,但是电影电视观众对于“看得清”的需求却与日俱增,数字图像由原来不到1k的标清传播,逐步普及HD高清标准,再到如今4K超高清标准的方兴未艾,摄影机和播放终端的分辨率稳步上升。那么4K画面究竟是什么呢?
4K画面其实并不神秘,它是一个分辨率的量级单位,当画面的水平方向上每行像素值达到或接近4000个左右时,我们便将其称之为4K图像。标准4K图像是由4096×2160个像素构成,其中4096表示水平方向上的像素数量,2160表示垂直方向上的像素数量,除了标准4K画面外,UHDTV标准的3840×2160和Academy 4K标准的3656×2664也是常见的4K衍生分辨率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专业级数字摄影机如Arri Aleax,Red Epic甚至是消费级数字照相机Sony A7S2都支持4K图像的拍摄,4K拍摄的硬件条件基本已经得到普及。
在拍摄《qaiek》果酱篇TVC的过程中,我们选用了Arri Aleax Mini作为我们的主机,拍摄UHD 4K图像分辨率(3840×2160),ProRes 4444,50FPS的图像。
相较常见的HD图像而言,标准的UHD图像在分辨率上是其4倍,像素点从207.3万提高到了829.4万个。由于像素点成倍增加,图像的整体精度增加,画质更为清晰,在拍摄近景时,演员的头发没有“糊”成一片,清晰通透,非常接近人眼的真实视觉感受。在拍摄人物特写时,人物的面部的毛细血管和毛孔清晰可见,极大强化了细节,大大增强了画面的真实质感,同时对演员皮肤本身质感,对演员妆面的要求也变得更高。
随着像素点数量的提高,图像像素点之间过渡也更为平滑,影调和色彩的变化更加细腻。当我们在4K的播放环境下观看时,我们可以看到UHD 4K图像上演员肤色上的亮面、灰面、暗面影调变化,要比常见的HD画面细节更为丰富,明暗交接线的过渡也更加柔和。4K图像在色彩过渡方面也比HD图像有了很大提高,色彩之间的色度变化更为均匀,色彩更为生动自然,为调色师在后期处理时增添了更多的调整余地。
升格至50FPS的图像是我个人的拍摄偏好,尤其是在拍摄广告以及MV的时候。拍摄升格镜头,可以放大和强化被摄事物运动时的质感与细节,给后期很大的发挥空间。即便是后期需要常速镜头,只需要在后期剪辑时进行加速处理即可。
4K图像能取得优质图像的同时,也意味着4K图像会产生的更大规模的数据量。如果直接对4K图像进行处理,会占用大量的资源和时间,因而在后期流程中,我们需要对拍摄的4K素材进行转码,生成分辨率和码流都偏低的代理文件,以便保证剪辑工作的流畅性。我们以4K原始素材为基础,生成分辨率为1920×1080的ProRes422 Proxy格式的代理文件,数据量有原来的440GB变成了13GB,大大减轻了剪辑时的工作压力,提高了后期工作效率。在剪辑完成后,将代理文件替换为原始素材即可。
由于现在的播放终端大多为HD或2K的播放环境,4K图像在进入这些播放终端时,往往会被压缩,并不能很好的展现其全部特性。但是将4K图像放入HD或是2K的播放终端时,给予后期在“二次构图”时极大的便利。只要我们在最终输出时保证每帧画面像素满足播放环境的标准,我们就能获得该播放环境下清晰的图像。即便将4K画面放大到400%,图像所能呈现出来细节依然能满足2k的播放环境。
例如在我们剪辑素材的时候发现,当时在拍摄演员的双人中近景主镜头时,演员的状态要比同机位的双人近景主镜头的效果更好,因而在后期剪辑时,我们舍弃掉了原来的近景镜头。通过将4K的中近景画面进行放大为双人近景,在最后输出HD版本时,放大过的4K UHD画面和其他镜头几乎看不出任何区别。4K图像“二次构图”的特性让我们在后期处理时更加从容,为追求完美质量的你增添一份保障。
随着数字影像技术地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画质越发严苛的要求,4K图像远未是数字图像发展进化的终点。早在2014年RED公司便推出了可拍摄6K图像的RED DRAGON摄影机,而2020年日本更是宣称将以8K超高清的分辨率直播东京奥运会,届时效果如何,让我们一同拭目以待。